6月28日,厦门大学任斌教授、蒋朝阳教授应邀到vic115维多利亚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做了题为“高时空分辨的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及应用”和“SERS-Active Novel Nanohybrids”的学术报告。
任斌教授和蒋朝阳教授研究的领域均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任斌教授侧重于表面增强拉曼方法和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蒋朝阳教授侧重于研发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活性的表面及复合材料。报告中,任斌教授系统介绍了他的团队所发展的基于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技术的电化学显微镜和电化学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EC-TERS),以及由此而实现的高时空分辨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和方法及其在单颗纳米棒表面电化学沉积银过程、双金属边缘位特殊物理化学性质和细胞生物体系等前沿研究中的应用。蒋朝阳教授系统介绍了他的团队通过在银、TiO2等纳米棒、纳米线等表面无电沉积金属颗粒构筑系列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两位教授与参会的老师和研究生就该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任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年)。现任Analytical Chemistry (ACS)期刊副主编、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拉曼光谱大会Steering Committee Member。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在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教授。曾于1997至1998年到美国纽约市立学院开展科研合作,2002至2003年利用学术假在德国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研究所作“洪堡学者”研究。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任斌教授主要从事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新方法发展和仪器研制及其在表、界面过程及细胞生物体系的应用研究。迄今已发表SCI 论文280 多篇,包括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CS Nano 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论文他引9000余次,h-index为49。
蒋朝阳,美国南达科他大学化学系终身制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特聘研究员。1996和2000年分别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其中博士阶段研究方向为有机超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先后于2000至2003在德国美因茨大学、2003至2006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2006至2007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被聘为美国南达科他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13年晋升为终身制副教授,2014至2015被聘为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PCOSS Fellow)。当前研究领域主要为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组装、纳米传感以及纳米复合材料。在Nature Materials、Angew. Chem.、ACS Nano、Adv. Mater.、Nano Lett.等期刊已发表70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