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马静远副研究员和东南大学潘龙副研究员到兰州化物所进行学术交流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马静远副研究员和东南大学潘龙副研究员应邀访问vic115维多利亚,分别作了题为“上海光源能源材料线E-line概况及应用”和“多电子转移电极材料的缺陷调控与钾离子存储性能”的学术报告。

  马静远介绍了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以及下属的BL20U能源材料光束线(Energy material beamline, E-line)。E-line是上海光源二期工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复合型光束线之一,主要面向能源材料领域内对能源转换与存储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如表界面和体相的电子结构与精细原子结构对性能影响等,尤其面向固气界面的表面催化反应机理与活性中心的原位(in situ)表征,涉及固固界面及固液界面下各种电池在工况条件下(Operando)工作电极的物理结构与内在电子结构的变化等。

  潘龙团队长期从事钾离子电池研究,开展了通过在多电子转移材料中引入缺陷,以期有效改善其钾离子存储性能的系列研究。他以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为多电子转移材料的典型代表,介绍了其团队在新型多电子转移材料的开发、缺陷调控与钾离子存储性能的构效关系和缺陷结构在钾离子存储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等方面最新进展。

马静远作报告

潘龙作报告

  马静远,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副研究员、特聘研究骨干。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期间全程参与上海光源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线站(BL14W1-XAFS)建设、调试和试运行。之后留任上海光源,任L14W1线站用户负责人,2023年4月起担任二期能源材料线站(BL20U)硬分支用户负责人,参与合支线验收。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XAFS方法的纳米材料和纳米催化剂研究、离子液体在辐照/限域/表面诱导条件下的微观变化机制研究,于相关领域独立/合作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潘龙,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和博士分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9年加入东南大学。致力于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能量存储等基础与应用研究,在新材料体系与电化学储能机制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江苏省“双创博士”等。目前担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材料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

未经vic115维多利亚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