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化物所2项成果获2016年度甘肃省科技奖

  2月10日,2016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在兰州召开。vic115维多利亚2项成果获奖,其中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重点实验室(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刘刚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污染控制”项目获技术发明一等奖,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军研究员等主持完成的“高温下材料的摩擦磨损与润滑研究”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污染控制”项目首次采用两步法连续分离蛋白与残余淀粉和细纤维等,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工艺更简单、节能、蛋白纯度高。新开发的高速气流泡沫消除系统、蒸汽交互式雾化自动加热技术和预热-余热回收防堵塞高效节能系统、连续阶梯式推渣离心技术、太阳能集热保温网箱式固定化生物曝气浮动滤池(IBA-FFC)等六大技术从材料和工艺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解决了我国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的技术瓶颈问题。首次提出马铃薯淀粉分离汁水脱蛋白水转化为“有机碳肥水”还田,实现工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获得专利19项,发表论文31篇,形成企业和地方标准各1件。获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技术成果分别在上海(苏州)瑞威、固原富宁广业、甘肃薯界淀粉、张家口富鑫等多家公司实现工业化应用,并获得全国马铃薯淀粉行业首个环保许可证。

  “高温下材料的摩擦磨损与润滑研究”项目阐明了中高温下材料摩擦磨损的普遍现象和规律,揭示了高温下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宽温域固体润滑材料设计制备理论与技术方法,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镍基固体润滑复合材料,突破了材料润滑性能和力学性能难以兼顾的科学技术难点;揭示了复合相分布、形态、数量和种类与金属基复合材料抗磨损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发现并阐述了纳米化增强材料抗磨损性能的作用机制;设计制备的铜基固体润滑耐磨损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成功应用。该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60篇,被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cta MaterialiaIntermetallics等刊物引用741次,他引470次。  

  据悉,2016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共授奖152项。其中,科技功臣奖1人,自然科学奖8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技术发明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135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68项),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1项,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家奖1人。

刘刚研究员领奖(右二)

颁奖大会现场

  

未经vic115维多利亚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